邮箱:hnliangji@163.com
手机:0372-5153260
电话:0372-5153260
地址:河南滑县粮机工业园
发布时间:2024-05-25 01:12:23 人气:586
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段泓涛 郭国平
7月20日,天气清爽,蝉儿叽鸣。舞钢市八台镇泥沟陈村,村东头的陈记石磨坊里,一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人正在查看生产的石磨面粉。他就是48岁的退役军人、陈记石磨坊负责人陈向阳。
“我感觉自己仍是军人,只是听不到军号响,换了个训练场……”陈向阳每每穿着迷彩服工作,都在提醒自己不能忘却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,不能丢失那份汗水磨砺出的坚毅和执着,都在时刻展现着退伍不褪色,用石磨面香为乡村振兴和父老乡亲勇于奉献的风采。
陈向阳18岁参军入伍到东北辽西军营服役,21岁退伍返乡后到广东打工干保安,两次被评为“见义勇为”称号。深信干一行爱一行就会有收获他,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,发挥敢闯敢干的老兵精神,短短2年时间,就实现了从部队“兵小陈”到创业大军“石磨面粉王”的成功转型,奏响了一曲青年退役军人自强不息、创业拼搏的人生乐章。
石磨房里的 “新兵蛋子”
1992年12月返乡后,陈向阳赶上外出务工的大潮,他把2000元退伍费留给家人后,头也不回地踏上了南下的列车,从保安到搬运工、从装修到司机,公交车上抓过小偷,水塘里救过小孩,从未给曾经的军人本色上抹黑。
“乡村振兴需要技术能手,精准脱贫期盼致富带头人,家乡故里更需要有志向的退伍军人。”家乡发小打来电话说,家乡美丽乡村一村一品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。在家乡真挚的召唤下,陈向阳*终选择了回乡创业。
在部队“文武双全”,打工也是行家里手,但陈向阳创业搞石磨面却是个“门外汉”,他在网上查询石磨面粉的相关信息,又专门跑到外地调查市场,定制了几套老石磨,2018年底开始生产石磨面粉。麦子洗几遍、磨到什么程度,很多时候感到有些力不从心,甚至是无从下手。
“开弓没有回头箭,路是自己选择的,必须排除万难直面挑战。”陈向阳勉励自己。
面对困难,陈向阳不等不靠,大冬天5点多就起床忙碌,头戴矿灯,研究石磨磨出的面味、面香、面色。有时,加工面粉太粗,他就整夜不睡,一直把问题找出来,才肯休息。为了不破坏小麦中的营养成分,陈向阳在不改变石磨工作原理的情况下,加装了低速电机。石磨转速慢、产生热能低,小麦中的蛋白质、钙、磷、铁和维生素B1、B2等各种营养成分能得到有效保留,保证了面粉的口感,而且利于人体吸收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陈向阳的执着努力下,2018年12月,“陈记石磨坊”终于磨出自然筋道的“生态面”。
刚开始,很多人只是一斤两斤地买,回去尝个味道,吃着吃着,就变成了老客户。局面打开后,陈记石磨面供不应求,并通过网络,销住北京、上海、江苏、湖南、重庆等地。2019年,陈记石磨坊年收入近五六十万元。
脱贫攻坚中的“排头兵”
作为一个老兵、一名党员,陈向阳积极响应号召,自觉扛起扶贫帮困的责任。
为了带动全村人发展致富,陈向阳成立了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,将全村的农产品资源进行整合。线下有红薯粉条、有机土豆、富晒石磨面;线上有农商城、农品汇。并通过微信直播、朋友圈转发、线上一元抢等电商平台,大力拓展了村内外农产品的销售渠道。除此之外,陈向阳每年还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农产品1000多单,使每户贫困户多增收200余元。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,陈向阳为村里30多位孤寡老人和贫困五保户购买了价值2000元的口罩、板蓝根、夏桑菊等防护物品。今年大年初四,他悄悄把价值2万余元的2500多公斤石磨面粉送到了舞钢市慈善总会,对疫情防控表达自己的绵薄之力。
致富不忘乡亲,每到传统节日,陈向阳都会为村里的贫困户、低保户和老革命军人送面粉。石磨坊的用工都是本村人,忙的时候用工七八个人,带动了贫困户一起创业脱贫,也带动村里的其它产业发展;陈向阳还利用资源优势建起“百鸡园”,圈养了珍珠鸡、贵妃鸡、火鸡、斗鸡等。
下一篇:面粉机出现问题如何解决?
相关推荐